为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热情与创造力,探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实践创新,我校第二届“我是这样爱国的”主题微视频竞赛决赛于2025年4月8日在图书馆五楼517多功能厅圆满收官。本次比赛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心策划,现场吸引了全校百余名师生参与,参赛选手通过镜头语言展现新时代青年的爱国担当,现场氛围热烈,创意频现。
决赛特邀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立华教授担任学术顾问,由习思想教研室主任熊石林、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吕韬、德法教研室主任周艳、教学干事周水春以及学生代表组成专业评审团。经过初赛和复赛评选出的15部佳作进入终极角逐,选手们以“作品展映+创作阐述”形式,分享他们对爱国主题的独特理解。
同学们的展示内容精彩纷呈:有的以信为媒介,书写两代人跨越时空的对话,带大家重温校史,进一步明白何为信仰、何为坚守;有的以情景剧的方式重现抗美援朝伟大精神;有的把镜头对准校园生活,展示新时代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选手们用质朴的镜头语言与真挚的讲述引发了大家对 “何为爱国”、“如何爱国”的深入思考。
评审团从“价值引领力、艺术表现力、技术创新性”三大维度进行综合考评。熊石林在点评时强调:“真正的爱国叙事,既需要仰望星空的格局,也应有脚踏实地的温度。选手们用‘小切口’展现‘大情怀’,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观察力与责任感。”同时,他也指出选手们还需提升作品的叙事逻辑。他希望选手们今后能不断创新,用更先锋的表达传递正能量。
经过激烈角逐,《百年宁觉·信》、《校园里的爱国旋律》、《英魂永驻:赵一曼的抗日战歌》和《传承》四部佳作斩获特等奖,《爱国的正确打开方式》等六部作品获得一等奖。这些作品既保留传统纪录片的真实力量,又融入微缩模型、动画特效等创新元素,形成独特的视觉语法。活动在掌声中落下帷幕,不少参赛者表示,本次比赛,既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更深化了他们对爱国精神的理解。
本次微视频竞赛既是学生创作能力的集中展示,亦是一堂鲜活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课,是思政课的一次别样展示。李立华表示,未来我们将持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鼓励青年以多元方式传递时代声音,真正做到让思政课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的引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