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秋、国庆假期安全提醒

作者:罗星 张轩文 来源:学生工作与安全保卫处 时间:2025-09-26 点击数: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秋高气爽,花好月圆,举国同庆。当中秋遇上国庆,在这家国同庆之际,我们也要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健康。希望大家在假期开始前认真学习本篇安全教育专题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度过一个安全、愉快的假期。

出行安全

1.遵守交通法规,不翻越隔离栏;要根据红绿灯的指示走斑马线、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路上行走要注意来往车辆。

2.假期外出时,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乘坐正规运营车辆,并系好安全带;切勿乘坐非法运营车辆、超载车辆和陌生人便车。

3.夜间外出尽量结伴而行,选择路灯明亮和人流较多的路线。

4.遇有突发事端,不围观、不参与,避免发生踩踏或意外事件。

5.驾驶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要佩戴安全头盔,驾车、骑车时不要打手持电话。

6.遇到强降雨天气时,尽量减少出行,注意避开积水路段,注意缺失、破损的井盖等路面障碍可能造成的伤害。

外出旅游安全

1.旅游出行前查询天气、路况等信息,做好合理的出行规划和准备。

2.选择正规景区并在安全区域内游玩,避免进入未开发的区域,不深入河道玩耍。同时,遵守景区防火规定,不在景区吸烟,不动用明火,不在山上野炊生火,防止引发火灾。

3.要以安全为前提,不要盲目探险和走野路、爬野山,尽量不要选择晚上或恶劣天气出行。

4.在户外遇到雷暴天气时,勿在大树、高杆等危险地方避雨;勿在山顶、楼顶等高处逗留;勿触碰金属等导电性物体,防止触电。

5.暴雨期间,不要在久经雨水浸泡的简易建筑物、施工工地、围墙等旁边逗留;外出游玩时尽量避开地质灾害频发区。

兼职安全

1.如参加兼职,要增强法治观念,提高安全意识,确保招工信息来源可靠,不要轻信街头或者校园的小广告。

2.要清楚用人单位的性质、资质、法人代表、所在位置等基本情况,是否具备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要审慎签订劳动合同。

3.不轻易交纳任何押金,不抵押任何证件,使用身份证等重要证件要谨慎,防止陷入传销陷阱。

留校安全

1.严格遵守宿舍管理规定,不留宿外人,不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不在宿舍内吸烟、焚烧物品,杜绝火灾隐患。按时归寝,不外宿。

2.离开宿舍时,务必锁好门窗,切断所有电器的电源,妥善保管好个人贵重物品。发现可疑人员或异常情况,立即报告。

3.保持宿舍卫生整洁,注意通风,预防秋季传染病。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安排作息,不熬夜,不沉迷网络。

防范极端天气

1.留意天气预报,随时关注极端天气预警信息,了解救援电话;极端天气后出门,一定要事先了解路段情况,避开地质灾害点。

2.拔掉不必要的室内电源。

3.避免不必要外出,待在安全、坚固的房屋内,紧闭门窗并远离迎风门。

4.如确需外出,应格外注意安全,不到海、河、山边等危险区域活动,车辆绕开低洼积水路段。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常见诈骗手段:

1.冒充老师诈骗:自称老师通过QQ或微信等渠道以培训、采购班服等名义让家长转账缴费。

2.网络刷单诈骗:打着“网络兼职”旗号,以返佣金为诱饵,要求你以刷单形式做任务。

3.冒充公检法诈骗:自称公检法机关或通管局、医保局,以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并需要保密等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及密码、验证码进行“资金清算”或者让你直接把钱打到所谓的“安全账户”。

4.AI换脸诈骗:新型高科技诈骗手段,犯罪分子先利用AI技术模拟受骗人好友的面容及声音,通过视频电话的形式让受骗人相信视频面前的这个能说会动的就是“好友本人”,受骗人极容易在放松警惕的情况下遭受诈骗。

5.网络贷款诈骗:打着“零门槛”、“无抵押”、“当天放款”等旗号,以预付手续费、预交保证金、增加银行流水记录等为由,要求先转账汇款或索要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

6.冒充亲友诈骗:常以子女、亲人被绑架、遭遇车祸、生病急需转钱等紧急情况让受骗人不知所措,在慌忙中遭到犯罪分子诈骗。

牢记四要,四不要

四要:

1.转账前要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核对对方身份。

2.微信支付宝要开启转账延迟到账功能,发现被骗可以及时撤回。

3.网上聊天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

4.接到可疑电话或发现自己亲友被骗的要及时拨打110。

四不要:

1.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银行卡和身份证信息。

2.不要在任何网站接受通缉令、逮捕令和资产冻结令。

3.不要点击不明链接。

4.不要将资产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

交友安全

1.情感诈骗:不法分子常伪造身份、年龄或职业,利用虚假信息博取信任,伺机实施诈骗或骚扰,随后以“投资”“急用钱”等理由骗取财物。甚至还以“恋爱”“交友”为名实施PUA(精神控制),导致受害者心理或财产受损。

2.兼职诈骗:以“高薪兼职”“刷单返利”为诱饵,诱导学生转账或提供银行账户,最终卷款消失。

3.隐私泄露:随意分享照片、住址或行程信息,可能被恶意利用,甚至引发线下安全威胁。甚至诱导受害者进行视频裸聊并录制内容,随后以公开视频为由进行敲诈勒索。

4.虚假见面:约线下见面后实施盗窃、抢劫,或诱导至传销、非法组织等。

网络安全

1.不轻信“中奖”“退税”“退款”等陌生电话或短信;不向陌生人泄露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不接陌生电话、不点陌生网址、不扫不明二维码、不刷单、不网贷。

2.扫码支付时要做好密码保护,不向他人提供自己的银行卡或QQ号、微信号等信息。

3.不随意连接或被连接他人热点和蓝牙,不随意扫描陌生二维码,不点击不明链接。

4.付款时一定要再三确认二维码和对方账户的正确性,警惕兼职刷单、网络借贷等陷阱。

审核:周文华 阳艳波 兰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