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叔衡与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校庆办 时间:2023-06-01 点击数:

何叔衡(1876年5月27日-1935年2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一个农民家庭,他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何叔衡在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他最先秘密筹划恢复宁乡的师范教育,为宁乡培养小学师资,并以学校为阵地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是他为成功复校的宁乡甲种师范讲习所(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介绍了大批进步教师来校任教;是他介绍甲师学生自治会会长加入党组织,并指导他在学生中秘密发展党员;是他为宁乡文化书社甲师分社提供进步书刊,为师生传播爱国思想、培养革命意识。“甲师”的成功复校离不开何叔衡的运筹帷幄;“宁觉”支部在甲师校内成立,有着何叔衡的汗马功劳。

1921年7月,中共"一大"会后,毛泽东、何叔衡回到湖南,开始建立中共湘区委员会。10月10日中共湖南支部正式成立。在第一次支部大会上,毛泽东被选为书记,何叔衡当选为支部委员。为掩护活动,毛泽东、何叔衡商议以学校为阵地发展党员、开展党的活动。在省会长沙,他们发起建立了湖南自修大学,后来何叔衡又发起建立了湘江学校并担任校长。为壮大党的事业,毛泽东、何叔衡部署可靠的党员同志下基层,以学校为阵地建立地方党组织。

1922年,教育部颁布了“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学制”)。新学制的颁布,各地需要大量的小学教师,师资缺口很大。何叔衡以此为契机,与许抱凡(宁乡人,1921年秋经何叔衡介绍加入党组织)、姜梦周(宁乡人,1922年8月经何叔衡介绍加入党组织)谋划,在宁乡办师范教育。于是姜梦周、许抱凡等向宁乡县政府提议,为解决宁乡小学师资严重缺乏的局面,提议恢复因军阀混战、经费无着而停办的宁乡县师范教育(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提议很快得到了宁乡县政府的同意。在一大代表何叔衡与革命党人的精心谋划下,1923年秋季,第一届学生入学,学校定名为“宁乡县甲种师范讲习所”。

“甲师”成立之初,就肩负了培养小学教师与革命党人的伟大使命。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毛泽东、何叔衡还特地安排了毛泽东的挚友陈章甫(浏阳人,1921年加入共产党)来校任教,协助姜梦周、许抱凡开展党的工作。何叔衡与姜梦周又力劝他们的好友谢觉哉、王凌波、梅冶成等学识渊博、思想进步的有识之士来校任教。甲师人才云集,教学改革有声有色。此时,何叔衡与“甲师”进步教师经常通信与会面,遥相呼应在甲师开展革命活动。“甲师”学生自治会组织召开了马克思学术讲演会。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马克思学说,宣传十月革命的经验。他们还以上街游行、散发传单,开办农民夜校、工人夜校等方式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思想。何叔衡暗中支持、指导“甲师”的革命活动,各项爱国革命活动在甲师有条不紊进行。

早在1920年9月,何叔衡、毛泽东在长沙开办文化书社,主要引进和宣传马列著作与进步书刊。何叔衡邀请姜梦周在宁乡创办分社。为了便于党员和广大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并为党解决活动经费问题,何叔衡指示姜梦周在甲种师范学校校内创办宁乡文化书社甲师分社,对外称“甲师学生书刊贩卖部”。书刊大都来自长沙的文化书社,由何叔衡推荐提供。有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和《每周评论》。《共产党宣言》、《新潮》、《共产主义ABC》、《各国社会思潮》、《解放与改造》、《从无政府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比较》等进步书刊。书刊销售完后,定期由戴卓良去长沙结账。书社不仅起了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的作用,而且还起了组织广大师生学习新思想、新文化的的作用。师生们把文化书社称之为“我们精神食粮的仓库”。它为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组织作用,也推动了党支部最初的建立工作。

1924年冬天,甲师学生自治会会长胡辉作为学生代表参加全省学生代表大会。何叔衡多次亲自与胡辉交谈,通过了解后发现胡辉的思想比较进步,人也很聪明,何叔衡认为他很有发展前途,所以胡辉在长沙参加会议期间,何叔衡介绍胡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胡辉带着何叔衡的殷切嘱托回到甲师,在陈章甫、许抱凡、姜梦周等党员老师的指导下,在同学、亲友中秘密发展了几名党员。正因为如此,“甲师”的党员才达到一定规模,革命活动也有条不紊展开。于是,胡辉向何叔衡、李维汉(时任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书记)汇报了“甲师”党员发展情况,李维汉、何叔衡一致认为“甲师”已具备成立党支部的条件。1925年2月,李维汉来到“甲师”,亲自参加宁乡第一批党员的入党宣誓大会和第一个党支部(代号“宁觉”)的成立大会。胡辉当选“宁觉”首届支部书记。

“甲师”是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办学历史上浓墨重彩的时期。在“甲师”的复校成立、师资的选配安排、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党组织的成立与活动开展方面,何叔衡同志是杰出的幕后核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