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门联,学校的名片

作者:胡秀全 何重兴 时间:2023-06-09 点击数:

宁乡师范学校从1980年复校招生至2010年搬迁至长沙市职业教育基地期间,其校址在宁乡县城龙溪东路的梅花桥畔。

1980年秋,学校复校后第一届新生开学又将临八十周年校庆,学校校门口贴出了老园丁手书的长联:盛会临八轶校龄星沙振铎沩水传灯谢范徐规怀往哲,黉宫历十年浩劫淑气回春东风解冻夭桃秾李展新姿。此联大气磅礴,既介绍了学校由驻省师范科到宁乡的办学过程及办学风格,又有对新时代的热烈赞颂。从书法角度看,手书隶书字体笔法尚圆,体裁尚方,是一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品。此联一经贴出,就吸引了校门前过往行人的目光,获得了大家的高度评价。自此以后,每逢元旦、春节,新生入校,重大活动,学校都会张贴对联,彰显学校办学底蕴的同时供过往人员观赏。

老园丁,本名王维立,益阳人,与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是在同一私塾读书八年的同窗。王老古典文学功底深厚,擅长古体诗词写作,工联语。曾有《楹联联话两则》发表于长沙晚报。在老园丁的带动下,很多老师吟诗作对的兴趣大增,写出了很多优秀作品。

1982年春节,学校贴出了夏五老师手书的楷书长联:绘新图开新貌新家新国新事新风新秀呈才乃看新厦参天立,送年夜接年头年去年来年比年好年青立志莫叫年华付水流,该联构思新颖,音韵回环,对仗工整,一经贴出,大家叫好。宁乡县史志办现已退休的杨主任说,我与宁乡师范学校结缘,就在于看到了1982年的校门联,我当时是到宁师图书馆去查资料,看到校门联,被吸引住了,当时就用笔记本记了下来。以后只要宁师对联一出,我就抄记,近三十年抄了满满一本。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起,随着老园丁的年迈和夏五的调离,学校写对联的任务就落在中青年教师身上。而新校门的建立又为他们提供了展现长联才华的舞台。新校门二十多米高,四根顶梁大柱,托起厚重门楼。门楣上镶嵌着原校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题写的“宁乡师范”四字匾额。学校专门做了两块可张贴对联的且可悬挂的木牌,长八米,宽约0.36米,银色为底,贴红纸黑字,使对联分外醒目。新校门挂出的第一首对联与学校被评为国立重点中等师范学校相关:鹰击长空龙腾大海起步先修德艺,国评重点省立名牌读书首选宁师。虽然有点落俗,但也切情切景。后来,学校改名为长沙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同时保留宁乡师范校名。因而对联也打上了长沙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的烙印:教依于法导靠于方楚沩习习和风雨露均沾三千士,德贵在诚技精在熟长信条条经典师生同唱一首歌。

学校每年元旦必有文娱晚会,附近邻居也会前来观看。节目都是精心准备的,很吸人眼球,往往赢得阵阵掌声,叫好声。大家都期盼下次的节目演出。而爱好对联的人,同样可欣赏到舞台两侧的对联:霓裳灿灿翠袖翩翩俊男靓女共展宁师风范,妙乐绵绵余音袅袅铜琵铁板同歌长信精神。舞台联次次新作,绝无雷同。

学校每逢国家重大庆典和校本重大活动,都会推出长联,以示庆祝,供人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之际,校门上挂出了胡秀全老师撰的长联:

创业何艰思往昔东无舰守南无炮护西无城卫北无卒戍中遭割据风雨飘摇百余载忍无可忍激起仁人献策志士挥拳英雄喋血终赖红旗引路饮马井冈鏖兵塞上问鼎神州先擒日寇后净妖氛弹指间地覆天翻推到三山清四海, 守成不易看今朝金有库盈木有凤栖水有鱼欢火有薪传土献奇珍春光灿烂六十年归有所归迎来香港还宗澳门认祖台岛通航全凭白手起家投身改革致力和谐钟情发展外壮国威内强民本经行处云蒸霞蔚宏开一统傲千秋。

学校百年校庆,张贴出来很多对联,颇引行人注目。其一为:教泽绵延一百年令黄发垂髫咸承雨露,智珠孕育三千士看苍龙乳燕各领风骚。

宁师的对联成了学校的一张名片,每一新联出,便有一群对联爱好者前来抄写品评,甚至成了校门前一道亮丽风景,有时学校撰联者也参与探讨,大家一同受益。宁乡县广播电视局文局长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宁乡师范读书,学校的对联就深深吸引了我。我由此去学习对联知识并尝试写作,参加工作后也没有丢下对联的创作。不管怎样,我也是学校对联的粉丝,近三十年没变。

宁乡师范在宁乡办学的最后二十年,对联基本由胡秀全老师撰写。胡老师师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对联高手吴容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