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觉哉 : 革命真理传播者 人民司法制度奠基人

作者:肖和先 何重兴 整理 来源:校史回眸 时间:2021-10-18 点击数:

  谢觉哉(1884年—1971年),名焕南,湖南省宁乡县沙田乡人,清末秀才,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我国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谢觉哉是“长征四老”“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是我校杰出教师代表。

  一九二三年秋,谢觉哉同志受宁乡县甲种师范讲习所(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喻士龙校长之聘,来校教授国文课。

  谢觉哉同志在甲师任教期间,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方面做了大胆改革,并以课堂为阵地,揭露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宣传革命真理。这个时期的谢老虽然还不是共产党员,但他在新民学会里通过毛泽东、何叔衡等同志的介绍,已经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有了深刻的认识。

  谢觉哉同志在甲师教授国文课,率先采用白话文教学,提倡用白话文写作。思想进步的喻东声,入校时年仅15岁,他不会用白话文写作,谢觉哉不厌其烦地教他。喻东声在谢觉哉的教导下,不久就能写出思想性很强的长文。谢觉哉后来回忆道:“我在宁乡甲师师范教课时,东声同志是学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也是最聪明的一个,入校时尚不会写作,几个月后即洋洋大篇”。谢觉哉指导学生周凤阳写的白话作文《五七国耻的回溯》《为六一案敬告国人》《吃人肉》等白话文章,通俗易懂,可读性强,表达出了一代有志青年拳拳爱国之心。谢觉哉同志给周凤阳的文章做了详细批改,充分体现了一位优秀教师的敬业精神,以及不遗余力引导学生走上革命道路的崇高境界。谢觉哉指导并批改的周凤阳作文手稿,现存我校校史馆。

                       (谢觉哉同志批改的甲师学生周凤阳作文手稿)

  谢觉哉在甲师教学,带头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实行道尔顿制。当时在甲师教书的教员大部分是读古书出身的,教学方法很陈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谢老与教授教育学的陈章甫同志一道,采用美国教学体系中的道尔顿制。他教授国文时,以星期为单元,在黑板上写出本星期所要学习的课文,规定必须回答的问题,然后由学生以教员提出的问题为基本线索去学习课文,做读书笔记,再将笔记交给教员批改,批改后发给学生,由学生去对照、体会,得出正确的结论,巩固所学的知识。在实行道尔顿制教学过程中,谢老经常到自修室去指导,对学生的读书笔记一一认真过目,作出批改。实行这种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老师的工作量比注入式教学要大,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知识掌握更牢固,收获也更大。

  谢觉哉在甲师教学,同喻棣芳、梅冶成、陈章甫等进步教师一道,对教学内容做了大刀阔斧地改革。他们撰写革命文章作补充教材,把教学内容与时事政治联系起来,通俗地向学生灌输进步思想。那时,宁乡全县到处兴办团练,办团练的大多为地方上的恶棍,他们仗着手中掌握的武装,欺压百姓,横行乡里,无所不为。为了打下这些家伙的气焰,谢老用他那支犀利的笔,写下了《释团练》这篇曾经轰动一时的文章。文章从曾国藩办团练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写起,一直写到当时宁乡团练的罪恶,历数其罪行,痛加指责。全文有六、七千字,用散文形式写作,短小精悍,战斗力强。文章发表在报刊上后,又把它作为自编的国文教材在甲师课堂上向学生讲析。

  谢觉哉在教学工作中很注意尊重学生,从来不用家长式的态度对待学生。发现什么问题,他总是用商量的口吻去劝学生,不摆师长架子训斥学生。如学生杨浴维很喜欢看小说,有时为了看小说,作文只马马虎虎写几句就交上去。为了帮助他注意这个问题,谢老有一次在作业上批道:“你的天分很高,可惜大部分精神用在看小说上去了,以致作文不能长足进步,青春不再来,改了好吗?”五十多年后,杨浴维先生回忆起这件事,还深有感慨地说:“我后来之所以勤于学业,谢老的这几句话是很有作用的。”

  谢觉哉同志思想进步,他于1921年加入新民学会。1923年谢觉哉同志来甲师任教。正如他跟何叔衡所说的“我教书,对于学生思想上的领导常是主要的”,他同进步教师一道,为甲师革命播下了火种。课堂上,他对学生谆谆教诲;课余,指导学生看《向导》、《新青年》、《中国青年》等革命刊物和《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入门》及《共产主义ABC》等书籍。课内课外不遗余力从思想时启迪学生。谢觉哉还曾为甲师学生编写《“六一”惨案鼓词》,印出传单散发,发动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谢觉哉在“甲师”任教时,亲自参加马列主义的宣传活动。1924年5月5日,为纪念马克思诞辰106周年,“甲师”学生自治会组织召开马克思学术讲演会,有五位学生做了专题宣讲,陈章甫老师讲了“为什么要讲马克思主义”,谢觉哉宣讲了 “无治主义(即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比较”。这次纪念活动,谢觉哉以“飞飞”的笔名,在《湘报》报导了活动的盛况。

  谢觉哉在甲师教学之余,还参与到农民夜校的教学中,向农民传播文化知识,激发农民反帝反封建意识,唤醒农民当家作主。谢觉哉等一批进步教师的活动引起了当局的极度不安。1924年秋季开学时,顽固派设法挤走具有进步思想的校长喻士龙,让旧派学阀李翰庵来甲师当校长,李翰庵一到甲师,就辞退了谢觉哉等进步教师。李翰庵的倒行逆施引发了甲师进步学生的强烈不满,不久便爆发了驱逐李翰庵的学潮。谢觉哉闻讯马上发出了一则快邮代电,声援学生。针对反动派诬蔑学生“聚赌宿娼”,谢觉哉在快邮代电中驳斥道:“聚赌何地?宿娼何人?张三耶?李四耶?宿娼者不是别人,正是县老爷任命的宁乡最高学府校长李翰庵。这篇文章发表在《湖南民报》上,它象匕首投枪,剖开了李翰庵的画皮,刺中了李翰庵的要害,使他逛世欺人的阴谋陷入破产,有力地声援了甲师的驱李运动。

  谢觉哉在甲师任教只有短短一年,但他以各种形式传授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亲自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他同进步教师一道,引领甲师学子走向革命,为甲师的革命活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给我们后来人留下了无穷的精神财富。

                               (谢觉哉在甲师用过的皮箱 图片来源:校史办)

  1924年下半年,谢觉哉离开甲师,应何叔衡之邀任《湖南民报》总编辑。1925年,在长沙湘江中学由何叔衡、姜梦周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和大革命失败后的一段时期里,谢觉哉在湖北、上海、湘鄂西苏区,主要从事党的宣传教育工作,先后任《大江报》《红旗报》《上海报》《工农日报》主编。1933年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任毛泽东秘书、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秘书长、内务部长。

  1934年,谢觉哉已50岁,但凭着对共产党的无限忠诚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他不畏艰难险阻,随中央红军参加了长征。被誉为“长征四老"。

  "七七"事变后,谢觉哉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代表。1939年后,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西北局副书记、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边区参议会副议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法律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华北人民政府司法部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国家内务部部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1971年1月27日在北京病逝。

  谢觉哉是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我国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

  1933年4月,谢觉哉在苏区工作期间,主持和参加起草中国红色革命政权最早的《劳动法》《土地法》《婚姻条例》等一系列法令和条例。1937年1月中央机关迁到延安后,他创建了中国人民民主政权下司法制度的雏形。他举办司法讲习班和司法研究会,并通过批复案例,教育司法干部认识断案的公正与程序的合法,是区别新旧司法制度的关键;他强调判案要以事实为根据,严格执行司法程序,不准"先斩后奏",使一大批人民司法干部成长起来。

  1945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在边区政府成立了宪法研究会,谢觉哉为负责人。他首先组织批判国民党政府起草的"五五宪草",同时着手进行新民主主义宪法的起草工作。他在《宪法草案大纲》中,对于未来的国体、政体以及人民的民主权利和选举制度,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1946年6月,经中央书记处批准,在宪法研究会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央法律问题研究委员会,谢觉哉担任主任委员。他代表中央法律研究会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们发誓努力做好立法工作以迎接你所指挥的伟大的中国解放的胜利。”他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观点,坚定鲜明地指出:“中国要有自己的立法原则。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制定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他认为,“合情合理,即是好法。”在谢觉哉历来主张的这些立法原则下,1946年11月28日,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法律研究会里,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全新的革命的宪法草案,即《陕甘宁边区宪法草案》 。同时还起草了民法、刑法和土地法等。这对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是个开天辟地的大贡献。

  1948年8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谢觉哉担任政府委员、司法部部长。他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办司法训练班,为新中国培养第一批司法干部。他坚持亲自写讲课提纲,并每天讲课三个小时。建国前夕,接收北平后,将原朝阳大学改为中国政法大学,谢老兼任新中国第一所政法大学校长,为全国培养大批司法干部。

  1959年3月,谢觉哉当选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他到任后,首先提出切实改变办案质量不高的问题。他强调要恢复法院的正常审判制度,把案子办得更准确、更细致、更踏实,做到不纵、不宽、不漏、不错。谢觉哉为了实现这些要求,不仅亲自办案,典型示范,而且深入到全国各地法院,查大案要案,亲自查看案卷,从而纠正了不少冤假错案,使法院这一专政工具,更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分子,也更好地保护了人民的正当权益。

  谢觉哉严于律己,他常常对子女说:"我是共产党人,你们是共产党人的子女,不许有特权思想。"他规定子女不能随便用他的车子。在内务部工作时期,他本着“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精神,除亲自参与制定各种救灾救济抚恤政策的制定,还奔波于各地灾区,访贫问苦,具体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他不仅亲自办案,典型示范,而且深入到全国各地法院,亲自查看案卷,大胆纠正冤假错案,更好地保护了人民的正当权益。

  "为党献身常汲汲,与民谋利更孜孜",这是延安时期人们向谢觉哉祝寿时赠送他的诗句,这也是谢觉哉革命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我国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谢觉哉同志在甲师虽只执教一年,但影响深远,他给学校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谢觉哉同志对学校也饱含深情,一九六0年二月八日,谢觉哉同志偕同徐特立同志兴致勃勃来到宁乡师范视察,不但对学校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还留下了照片和题词。现在老校名“宁乡师范”四个大字就是谢觉哉此次回校挥毫所写。此次回校,谢老还题写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八个字。在谢老生前,儿子每次回乡,他都会嘱咐儿子来宁乡师范看看。1984年,谢觉哉夫人王定国同志回宁乡,带着谢老对宁乡师范的的深情,回校视察;宁乡师范110周年校庆,王定国同志郑重题词祝贺。宁师是谢老为实现理想抱负执教一年的学校,也是他一生牵挂的地方。

  伟人已逝,风骨长存。我们每个长沙幼专人不忘伟人的丰功伟绩,“谢规徐范”——谢觉哉、徐特立两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德、风范和立下的规矩,已成为学校代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宁乡师范学校简史》 殷放军

  《谢觉哉和宁乡师范》黄小珩

  《中国共产党宁乡历史》中共党史出版社

  《百度百科》

  《法官职业化建设指导与研究》,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编著,2005年第1辑。

  《陕甘宁边区审判史》,艾绍润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

  (中国法院网)

  (名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