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文物故事(四)

作者:校庆办 时间:2023-04-25 点击数:

一枚珍贵的校徽

20221128日,学校校史建设办公室接待了一位特殊客人,这位客人名叫邓为华,他来是特意来给学校赠送礼物的。礼物是一枚宁乡县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校徽,校徽虽锈迹斑斑,但极其珍贵。在校史办,邓为华讲述了这枚珍贵校徽的来历:校徽是他叔叔留下的他叔叔名叫邓保民,1943毕业于宁乡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毕业之初在家乡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此后又弃笔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当初叔叔离家参加革命时,把一些珍贵的东西交给哥哥(邓为华的父亲)保管,其中就有宁乡县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校徽、业证等。文化大革命时,邓为华的父亲想到弟弟他保管的校徽和毕业证上都刻有国民党的微章,怕造反派”发现给家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就用纸包起来塞到杂屋的土砖墙里藏好。上世纪九十年代,家建房子,从旧房墙壁中取出了发变脆的纸包,打开纸包后发现校微也已生锈,但图案与字迹都很清晰,所以一直珍藏着。邓家听说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搬到了新校区,要建校史陈列馆,还在筹建120周年校庆,邓为华觉得是宁乡县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培养了叔叔,校徽是叔叔人生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见证,让这枚珍贵的校徽回归母校,是邓家的心愿,肯定也是叔叔的心愿。

这枚校徽金属材质,浅黄色,主体为圆形,直径4.5厘米,画面由三个同心圆构成。中心圆图案是“师”的小篆变形体;中间圆图案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国青天日的十二道白日光;外圆图案是隶书“宁乡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宁乡县立简易”与“乡村师范学校”之间用两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军旗中的五角星分隔装饰,字与字、星与星相对呼应。校徽整体设计简洁美观,寓意深刻。外环与中环再现了在日寇疯狂入侵我国,国共两党合作团结御侮、坚决抗战的历史背景;展现了宁乡县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在民族危亡时期以教育救国抗日救国的历史使命与爱国情怀;中间大大的“师”字,凸显了学校“师范”的办学特色,体现了为宁乡乡村培养师资的办学目标。

宁乡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是我校办学历史中一个重要时期,时值抗日战争,是一个极其艰难前行时期。193896月,日本军机首次空袭宁乡县城,为避祸,学校被迫从县城往西迁至离县城一二十公里的回龙铺曾祠。1939530日,日本24架,空袭宁乡学校校舍被毁,学校又西迁到离县城四五十公里的云山书院。19445月,日寇铁蹄践踏宁乡,学校再次往西迁至离县城六七十公里的巷子口横岭夏祠。19459月,抗战胜利,学校回迁云山书院1950年,学校搬回至宁乡县城文庙。

日寇的疯狂行动虽几次炸毁了学校校舍,也有师生在战祸中或受伤或牺牲,但炸不掉师生们的爱国情怀,摧不毁学校的办学意志。

在学校档案室现存档案资料中,保存有时任校长黄钟的手书:“教育是抗战建国的动力!”如今读来,仍感振聋发聩,直入人心。

时任宁乡县县长欧阳枫曾亲自兼任宁乡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学校班主任,学校档案室中也保存有欧阳县长担任学校班主任时的手稿:国民教育为立国之基础,必须有良好健全之教育,而后有良好健之国民……故推并发展国民教育实为当前之急,而其肩负此种重大责任,以实践行者,则为一般学教师。……集中力量培植国家新生命......爱精诚,抗战建国。”从档案资料中,可知当局对师范教育是何等重视,对师范教育认识何等深刻。

抗日时期学校育,在颠沛流离中艰难而稳步前行,学校为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常常举办抗日讲座,讲述国际时事分析战争动态、讲授抗战必胜道理、普及群众运动及游击战争常识等。讲者激情澎湃,听情绪饱满。校园内大家总高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杀!学校还经常组织师生募捐,为前方将士捐募寒衣,为军队捐款。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学生们深受鼓舞。

学校档案室中存有民国三十年上学期学员云梅手稿我政府道废影响抗战建国,于是有小学教师训练之举,辛夏,我乡县政府通令属各保校长教员集训县垣,计百四十五人,由县长、教育科长总其成下,分导军训事务,三组组织完善教导热心且期望于吾辈者甚厚!……沩山沩水,灵气历钟,有若吾辈,头角峥嵘。际此国难,团结精诚,中流砥柱,党国”。

宁乡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在战乱中被迫几易其地,但始终不改其志,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乡村小学教师,在国民教育中担负起启民智开民心的重任;有的学员在国难时期又然投身革命,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新的长城,保家卫国。

邓保民1941年入校学习,1943年毕业,毕业后任黄材划船塘小学校教师、校长。任教期间参加了湘中游击支队第二十二分队,任通信联络员,随后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六军十七师,参与了新疆和平解放、屯垦戍边。1956年被国务院授予解放新疆纪念章。他所佩戴的校徽制作时间正值抗日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校徽充分体现了当时国内形势与学校办学理念。“宁乡县立简易乡村师学校”校徽不仅代表着师人的身份,更承载着”“矢志报国,敢于牺牲的精神,承载着宁师人的使命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