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在宁乡师范读书

        严争明

来源:校史回眸 时间:2021-12-06 点击数:

    那是1989年暑假开学季,我们抖落身上的粉笔灰,从宁望两县相聚宁乡师范,开启了同窗共读之旅。虽一年前早就是同学了,但大都不曾谋面。因为我们是宁乡师范恢复招收民办教师的第一届学员,按当时学校规定民师班学员第一学年在原所在学校实习,第二学年才进校学习。

  宁师当时由普师班和民师班组成。普师生是从初中毕业生招录的,大都十五、六岁左右,青葱年少,阳光洒脱。而我们大多是50后,70年代中后期从教的民办教师。有着同样的工作阅历,有着同样的生活艰辛,有着同样的人生追求。今日有缘结为同学,心有灵犀,显得格外亲密,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我们读高中时还没恢复高考,回乡务农后被推荐当上民办教师的。1988年幸运降临,我们像参加高考一般,参加了宁乡师范民师招生考试;我们又是幸运者,从众多报考者中脱颖而出,被宁师录取。我们深感不易,格外珍惜。

  当了十多年老师,大家在教育教学一线摸爬滚打,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大多成为了骨干教师,有的还是一校之长,工作干得风生水起,劲头正足。眼下又从老师还原成学生,做了婆婆又当媳妇,角色的转换,给大家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

  宁乡师范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我们虽然只在这里学习短短一年,却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至今不能忘怀。

  学校有一张姓老校长,德高望重。早年因公受伤,造成脊椎受损,从此背就再难伸直,弯得特别厉害,只得退居二线,却一直在校坚持工作。学校考虑到民师班的特殊情况,特请他老负责民师班管理,老校长欣然接任。从此他老人家与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开学报到的第一天傍晚,我独自站在教室走廊上观看校园夜景。突然,一驼背老人向我走近,对我上下打量片刻后,微笑着问道:“你是严争明吧?”我感到很惊讶,我没有这样一个熟人,他怎么认识我?我点头回答。他老十分和蔼,和我交谈起来。他老告诉我,这些天他把民师班的学员档案都看了一遍,对每个学员都有了基本了解,相片与人就对上号了。工作如此细致,记忆力如此之强,老校长给我的第一印象太深刻了,己深深地烙在我心坎上。

  我们民师班学员大多三十多岁,有家有室,还有责任田,周六周日都要赶回去料理家事,周日下午脚踏单车风尘仆仆赶回学校参加晚自习。说是晚自习,倒不如说是晚自由。大家谈笑风生,家长里短,八卦奇文,不亦乐乎。尽管学校多次干预,甚至限期整改,但就是一时难改。

  又是一个周日晚自习,大家你言我语依旧。但不知咋的,突然交谈声渐渐小了,甚至停了。我回头一望,教室最后排靠门的那张课桌上多了一位特殊学生。他戴着老花眼镜,手捧一本厚厚的书,边看边作笔记,特別认真。无语了,老校长不声不吭早在自习了。就这样,老校长几乎每晚都参加我们民师班的晚自习。从此以后,我们班晚自习的纪律特别好,都像老校长一样认真看书,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那时,我们民师班有部分男生爱抽烟。一个晚自习,教室里乌烟瘴气,烟蒂到处都是。尽管学校禁止抽烟,烟者还是一时陋习难纠改。老校长又是一声不发,经常巡视每间教室,发现烟蒂就及时捡走。驼背老人捡烟蒂,你不感动和汗颜?从此以后,吸烟者收敛多了,至少不敢乱扔烟蒂,有的干脆戒了。无声胜有声,言教重于身教。我们耳闻目染,受教其中。

  教我们的老师都比较严格,尤其是体育老师。我们学校田径场与教学楼相距比较远,但上体育课一般在田径场。一到上体育课总少不了迟到的。体育老师总是上课前早早就到了田径场,上课铃一响,他就整队集合。只要“立正”令下,不管你在哪,都必须就地立正,谁也不可违令。开始我们还觉得难以接受,三、五次后就习惯了。每逢体育课大家都提前赶往田径场,再没有迟到的了。

  音乐老师是位年青老师,教我们识谱,我们不感兴趣;教我们练琴,真是狗咬乌龟无从下口。有时要我们到琴房练琴,好些同学就开溜。但他耐得烦,到处去找,拉来陪练,既不批评更不指责,不厌其烦教简谱,教指法。老师这么负责,我们也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练,就这样,我们也慢慢上心了,也有长进了。

  我们二十几个男生住宿舍楼二楼一间大寝室,是木楼,不怎么隔音,还有点渗水。楼下有一单间男寝室,普师班一高个男生住着。那孩子可能家庭条件可以,比较顽皮、且有些任性。尽管我们小心翼翼的,还是总有些响动,为此常常发生一些小磨擦。但我们认为他是小孩,总是让着他。

  有一周日晚上,我们班一学员因为家里有事迟到了。他匆匆忙忙赶往寝室,放单车时不小心撞翻了一个水桶,尽管采取了紧急措施,水还是渗到了楼下寝室。等我们下晚自习回寝室后,满地都是水,我等几个床铺都是湿漉漉的,寒冬腊月,这可了得!我们知道这是楼下那孩子报复所为,气得七窍生烟,大家决定去好好地教训他一顿。看样子他早已作好了准备,邀集了十几个男生在等着,眼看一场战事一触即发。恰恰就在这紧要关头老校长弓着背来到了我们中间,要大家稍安勿躁,先冷静冷静。当即把我等几个有代表性的学员叫到办公室开会。与此同时,学生处也把楼下的学生叫去了。通过细致的工作,及时把这场风波平息下来了。不打不相交,经这次事件后,我们楼上楼下的人走近了,邻里关系从此越来越好。

  我们民师有71、72、73三个班,兄弟三班非常融洽。经常友好交流,互通有无,时不时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大家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竞争也很激烈。篮球比赛是我们73班的弱项,只能认输。但我们决不示弱,口号是“河外损失河内补”,田径运动会上显身手,我们班拿了团体总分第一。在元旦文艺汇演中,我们73班自编自演, 各尽其能。由我执笔编写的三句半《扫黄》,演出中获一等奖,其它两个节目也发挥得很出色,令人刮目相看。还有每期黑板报的评比,73班也是略胜一筹。三笔字竞赛、演讲比赛、赛课等大家都积极参与,表现非常突出。

  除了集体活动外,课余时间大家也闲不住。有在球场的,有在琴房的,有在图书馆的、有在画室的……根据自身的爱好,选择不同活动。最有趣的是晚餐后、晚自习前的那段时间,集体寝室可就热闹了。有时几位会拉二胡的拉起花鼓调,喜欢唱花鼓戏的就和着唱起来,赢得阵阵热烈掌声。有时有笛子独奏,有时有象棋对弈,有时有扑克擂台,有时听新闻消息和八卦奇文。我们班上学生会主席口才特別好,说起段子来声情并茂,眉飞色舞,不时惹得大家捧腹大笑。一人爱讲,众人爱听,时不时堆在一起,好不乐呵。课余生活如此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什么课业的紧张、家庭的琐事、心中的郁闷,一股脑抛于九霄云外。

  宁乡师范学习短短一年,但我们收获满满,快乐多多。老校长的言传身教,痴心教育不改初心的忘我工作精神,成为了我们心中的偶像、行动的楷模;体育老师的严谨、音乐老师的宽松、班主任老师的放手管理,都是我们日后工作仿效与借鉴的地方;各项活动的竞赛,既培养了我们的能力,更为我们以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不一样的课余生活,拉近了我们学员之间的距离,架起了友谊桥梁,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作者简介:严争明,双江口双福村人 。从教四十二年,现已退休。

    文章来源:《大美宁乡》公众号  2018年7月27日